2023-05-03網絡迢迢牽牛星主旨表達的句子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迢迢牽牛星主旨表達的句子,具有一定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迢迢牽牛星
兩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則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
在銀河東南牽牛星遙遙可見,在銀河之西織女星明亮皎潔??椗龜[動柔長潔白的雙手,織布機札札地響個不停。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淚如同下雨般零落。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兩岸相隔又有多遠呢?雖然只相隔了一條銀河,但也只能含情脈脈相視無言。
思想感情:
這首詩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相隔而不得相見的故事,抒發了因愛情遭受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這首詩感情濃郁,真切動人。
全詩以物喻人,構思精巧。詩主要寫織女,寫牽牛只一句,且從織女角度寫,十分巧妙。從織女織布“不成章”,到“淚如雨”,再到“不得語”,充分表現了分離的悲苦。詩對織女的描寫很細膩,抓住了細節,如“纖纖擢素手”“泣涕零如雨”。
同時,“札札弄機杼”又是動態的描寫。這樣,人物就在這樣的描寫中躍然而出。這首詩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疊音詞,纖鎮即為“迢迢”“皎皎”“纖纖”“札札”“盈盈”“脈脈”。
這些疊音詞使這首詩音節和諧,質樸清麗,情趣盎然,自然而貼切地表達了物性與情思。特別是后兩句,一個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若現于紙上,意孫豎態蘊深沉,風格渾成,是極難得的佳句。
抒情手法:
古詩十九首雖非一人一時行裂胡所作,內容卻盡是“逐客棄婦,朋友闊絕,生死新故之感”,①有著相近的感情風格和思想格調,曲折地表露了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的心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漢末社會衰落、政治腐敗的現實狀況。從晉人陸機對其中的十四首進行擬作以及鐘嶸給了它“一字千金”的評價后,后代學者都倍加贊賞,推為五言詩不可企及的典范:“十九首之妙,如無縫天衣;后之作者,顧求之針縷襞績之間,非愚則妄?!雹陔m不免溢美,卻也反映了“它標志著漢代五言抒情詩的最高成就”③及其在我國詩歌發展史上具有的特殊地位和巨大影響。
別林斯基曾經指出:“活得最長久的藝術作品都是能把那個時代中最真實,最實在,最足以顯出特征的東西,用最完滿最有力的方式表達出來的?!雹芄旁娛攀姿阅軌蚓脗鞑凰?,重要的也是基本的原因正在于它第一次從內容和形式的結合上,彰顯了五言詩的創作成就和魅力,其在抒情藝術上獨樹一幟,達到了玉潤珠圓、渾然一體的境地,這種藝術成果也為五言詩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
古詩十九首在抒情藝術上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感物傷懷,借景抒情,作者大都采用第一人稱,心中郁積借助對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的描寫如泉斛涌出,力透紙背,“又能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檔攔,怊悵切情?!雹?。
迥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這是一個仕途坎坷、長途跋涉的游子發自肺腑的呼聲。詩中交織的是人生短暫的感慨、立名求譽的理想。迥車故轍,悠悠無止,一顆憂郁悵惘的種子在詩人的心中萌發了。東風也即春風,冬去春來,萬象更新?!按呵锎?,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雹抟槐虩o際的大自然的勃勃生氣,不是喚起他對生活的向往和熱愛,而是強有力地敲叩著詩人寂寞的心靈,榮名不立的惆悵,身隨物化的愁思,投身無門的苦痛,顛沛流離的悲哀,一齊注進了詩行。
客觀之“景”與主觀之“情”是兩個界線分明的概念,如何使它們舒卷自如地有機結合,反映著作者的藝術素養和創作個性。清人王夫之曾說過:“關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焙苡幸姷氐氐莱隽饲榫爸畡e與似斷實連、相互為用的關系。這首詩借春景寫哀愁,十分注意抓住客觀景物的特征,捕捉與詩人內在感情相吻合的景象,再現詩人的“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使景中寓情,情景交融。這正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常見手法。一首含蓄雋永的詩,客觀環境的描寫和主觀感受的抒發總是溶為一體的?!对娊洝ぞ佑谝邸吠ㄟ^一位女子的眼光,寫太陽西沉,牛羊歸欄等景物,反復詠嘆,反襯出內心的焦急和熱切的思念,于“詩三百”中別具風韻,可以說是先秦詩歌中的杰作。古詩十九首則更明確地把寫景、抒情、議論統一起來,顯示出藝術手法上的開拓?!度フ呷找辕E》一詩,起頭即以突兀醒目、飽含感情的筆觸,呼出了親疏轉化、生死交替的悲嘆,構成了全詩的主旋律?;那鹛锲?,古墓叢冢,是歷史桑田遺留的斑斑殘跡;白楊鳴嘯,風聲蕭瑟,是現實人生回蕩的震耳悲鳴,這種環境氣氛,是對寄身天涯的轉蓬游子的凄楚心情的絕妙烘托。望孤墳、聽風聲,使之深切地有感于“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的人生興衰、歷史代謝的滄桑變遷。這種對客觀景物的概括把社會發展中帶有源腔規律性的東西,上升到了哲理的高度。正因為如此,無處可歸之“愁”,就愁得凄愴怛悼,語短情長了。
描寫特殊的生活背景,選準角度,深入開掘藝術形象的內在奧秘,不僅使主客之間的感情溝通,而且抽絲剝繭般地表達獨特的生活感受和愿望,深刻地反映出一定的社會內容,這樣的篇什在古詩十九首中雖不多見,但值得注意: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詩中寫的是聽曲。曲之所發不是陋房簡室,而是在高樓深閣,但其聲調卻不是歡快悠閑,而是悲鳴凄切,在這種樂曲和環境的極不和諧的對比中,襯托出弦歌者的凄楚悲哀?!耙粡椩偃龂@”的余哀綿綿是彈者內心的自我流露,同時又是聽者心有靈犀的感情共鳴。據說春秋時齊國大夫杞梁殖在戰爭中陣亡,其妻大悲,泣十日后投水自殺。詩人把弦歌者與杞梁妻聯系起來,突出了高樓女子的不幸命運;把自己的生活感受,轉化為設想,表達了對弦歌者的深切同情。詩人對弦歌者并不相識,但他卻自認是唯一的識曲者,并且“但傷知音稀”。抓住聽曲,描寫環境,抒發感受,揭示了人與環境的矛盾,人與人之間的復雜關系,曲折地顯示了他們的共同命運。
二。
繼《詩經》、《楚辭》之后,我國現實主義的詩歌創作出現了又一個高峰——漢樂府民歌,也即我們常說的樂府詩。它的最大特點是敘事性,緣事而發,諷喻現實,比較有名的如《婦病行》、《陌上?!?,有事情發展的脈絡,注意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刻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有一定的情節。樂府詩中也有一些抒情性的短篇,如《上邪》以高山化夷、江水干涸、冬天鳴雷、夏日飄雪以及天地并合五件不可能出現或罕見的生活現象作為襯詞,表現出對愛情真誠專一的堅定與執著,其文勢如大河決堤、暴雨驟落,一氣呵成,振聾發聵。其它如《悲歌》、《十五從軍征》,一般來說抓住了某些生活細節或感受,以抒情為宗,但這不是它的主流。古詩十九首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抒情性因素,善于精心截取抒情性強的生活片段或細節,結合著具體形象,刻劃詩人的心理,揭示出人們心靈中真實、自然、真摯的東西,顯得言近意遠,詞淺味濃,這是其抒情藝術上的第二個特點。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相去萬余里,故人心尚爾。文采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古人常以玉簪手飾為相思之物,以采芳相遺為寄情之禮,從詩中的“雙鴛鴦”、“合歡”等字眼來看,與其說是敘述朋友之情,倒不如說是文人模擬思婦口吻的言情之作更為確切。裁綺縫被,本來是生活中的習見之事,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個特定片段。但這里的綺卻是從迢迢千里之外帶來,是“故人心尚爾”的標志,是思婦來說則是心靈上的最大安慰。這首詩,扣緊裁綺這一具體的不同凡響的生活細節,寫實事,抒情思,顯得真摯、樂觀;而揭示“著以長相思”之心,也就揭示了詩中主人公情思纏綿、愿鴛鴦雙飛的生活理想。用“以膠投漆”的比喻作結,也更顯得意味綿綿、情誼深長了。
這首詩是從思婦的角度來寫的,漢樂府中的《有所思》是從失戀女子的自我敘述入墨的,是一首感情摯烈的民歌。她所思的對象在“大海南”的異地,她要送“雙珠瑇瑁簪”,并且以玉纏繞,作為裝飾,以極其精美的禮品傳情達意。而當她“聞君有他心”,便“拉雜摧燒之”,還要“當眾揚其灰”。送簪這一生活細節,雖然也是反映著人物的心理活動,但其更主要的作用卻是在結構上起一種勾連和貫穿作用,把主人公的心理突變及其運動過程和盤突出,因而人物也有了性格特征。詩的抒情也正在這種變化之中流露開來,因此,它跟敘事詩更接近一些。不象“裁綺”那樣集中、突出,結合議論使感情的抒發淋漓表達。
敘事詩要注意形象的塑造,抒情詩為了達到含蓄深婉的抒情效果,憑借形象化的片段或細節是實現的重要路徑?!锻ブ杏衅鏄洹肥沁@樣來把形象和心理刻劃相結合的: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綠葉華枝,馨香撲鼻的奇樹,風韻動人。它伴隨著主人公歷經冬春,目擊花開花落。每當它揚條吐葩之際,也正是她幽思綿長之時。攀枝采花,頻贈意中之人,但路遙難及,躑躅之中,只好讓芬芳散于懷袖中,尤顯離別之苦。這里兩個動作,流露了無限癡情、無比哀怨的復雜感情?!罢蹣s”的形象曲折而生動地展示了她惜春、傷春,但又情懷難陳、無從申訴的內心苦衷。本來莫可名狀的抽象的感情,通過這似乎是稚氣可掬的動作,得到了具體的表現。
有時,對人物的內心表現又采用了另一種手段:虛實交替、相互映襯?!秳C凜歲云暮》描繪寒風凜冽,螻蛄悲鳴,是實寫深秋時節的景象,“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的新婚良辰的重演、攜手同游的自由生活的想象,在夢境中呈現出來,卻是虛擬。構思雖虛,卻又是思婦此時心情的實寫,是對現實的深化。每當人們郁憂之心不得舒展,理想之翼不能振飛,夢就成了寄托精神的一塊天地,而這種虛無飄緲之中的“娛樂”越是真切感人,也就越反襯出內心悲苦的深廣。社會的動蕩,人世的冷漠,積壓在心頭的長年辛酸,怎能不使人徹夜難眠,也難怪乎要披衣而起,引領遙望,“垂涕沾雙扉”了。
三。
古詩十九首雖然題材狹窄,反映的生活面不廣,但仔細品味,仍然各有風姿,并不雷同。講究藝術構思的精巧,以達到藝術表達上的獨創性和深刻性,這是其抒情藝術上的又一特點。
以感慨人生短暫、呼吁及時行樂為主題,在古詩十九首中有三篇?!肚嗲嗔晟习亍肥且猿G嗟陌貥浜统T诘臐臼鹋d,喚起對人生忽如遠行客的慨嘆,然后以這一議論貫穿全詩,把想象中的峨冠博帶的王孫公子、第宅雙闕的富麗豪華與“斗酒不為薄”的詩人的寒門自慰構成鮮明的對比,更加深刻地反映出戚戚憂迫之中的焦慮不平?!稏|城高且長》與《驅車上東門》又都是哀嘆人生無常的傷懷之作,充斥著及時享樂、縱志放情的沒落人生觀,但前者側重于面對歲暮之速,不宜自我拘束,應追求燕趙佳人藉以解憂,結尾用比興手法,希望同理想中的佳人結為配偶,如燕雀之雙飛。后者則著重從人生代謝、萬歲更迭的歷史變遷上,說明人無長壽考,求仙服藥,無濟于事,不如飲醇酒,著美服,快活度日,它的收尾是直率而曠達的,是赤裸裸的。前者把感傷和求偶結合起來,愁中有樂,通過虛設形象,表達生活欲望;后者則敘議結合,古今勾連,卒章顯志,通過陳述己見,生發主題。這兩首詩在思想感情方面雖不可取,其藝術手法,還可以借鑒。
注重于藝術結構的安排,使詩篇在回環復迭中,水流山轉,曲盡其情,在古詩十九首中不乏精采之篇。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這首詩從初別追敘起,以“行行重行行”的詞語重疊狀寫遠行不綴,遠行不止,然后分別從“相去萬余里”、“相去日已遠”的空間和時間的不同角度,回環蚔詠唱,組成低沉回蕩的旋律。從道路之遙的盼君歸鄉,到游子不返的令人衰老;從各在天涯、相見日遠,到無可奈何之中的自解自慰,圍繞著相思,以思念為語脈貫穿而下,層層深入。在回環延宕之中,又用比喻寄托,豐富了詩的內容。胡馬依戀于北風,越鳥構巢于南枝,是揣度所思念的遠行之君的心理,飽含一腔深情;而“衣帶日已緩”、“思君令人老”,如實地寫出了自己的長久思念后的憔悴,傾吐了滿腹辛酸。寫對方是為了寫自己,寫自己又遙想對方,互相映襯,使感情的抒發實在而不空泛,厚重而不纖細。
值得一提的是《迢迢牽牛星》。詩人化用典故,大膽設想,顯示了藝術構思上的可貴探索?!对娊洝ご髺|》說:足支(注:左足旁右支字)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意思是說:三顆鼎立的織女星,你們每天都換位七次,但卻是有往無復,不能織成一絲布帛。到了這首詩中,卻注進了新的內容。詩中把織女描寫成一個姿態柔麗、富于柔情的勞動婦女形象,給織女形象賦予了新的審美想象,體現了作者的愛憎和生活愿望。有人說:“短篇難于收斂,收斂中能含蘊無窮,則短而不促”。⑧該詩結尾的“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象電影藝術中的特寫鏡頭,由遠拉近,濃彩淡出,以形傳神,形神兼備,暗示了悲劇產生于人為設制的道道藩籬,升華了詩的主題??椗巧裨拏髡f中的人物,但在詩人的筆下卻是含情脈脈的產生在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基礎上的女性形象,代表了封建社會中我國勞動婦女的思想風貌。神話和現實的結合,使想象絢爛而又合理成章,擴大了詩歌的容量。
四。
采用比興手法是古詩十九首抒情藝術上的另一特點。漢代鄭玄為《周禮·太師》作注引鄭眾語:“比者,比方于物”,“興者,托事于物”?!巴惺隆睂嶋H不離比,因而比興的概念并沒有劃清。鄭玄在這條注中又發揮:“比,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興,見今之美,嫌于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附以政教,以經釋義,更叫人難以捉摸。以比興傳《詩》的毛亨劃出所謂興詩一百一十六篇,實際上也多抵牾之處,不能自圓其說。后人解詩往往各持一端,或者干脆比興連稱。
作為詩歌的藝術表現手法,比興既有相通的交叉處,又有不可取代的獨立性?!芭d”一般用在詩的開頭,起發端的作用。劉勰說:“興者,起也?!鹎檎咭牢⒁詳M議”。⑨宋人朱熹的說法則帶有總結性:“興者,先詠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⑩有的興詞,只和下文起韻腳上的粘結作用,沒有內容上的邏輯關系,如北朝民歌《折楊柳枝歌》:“門前一株棗,歲歲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孫兒抱?”以棗、老和抱的同韻起興,但棗樹與抱孫并不存在必然聯系。有的興詞雖不含比意,但和正文不可分割,古詩十九首中的《明月皎夜光》,從悲秋的清涼節候寫起,接著慨嘆世態的炎涼,同門相棄而不肯提攜。這里的興,具有渲染氣氛,創造意境,烘托主題的作用。這與《詩經·風雨》是一脈相承的。這種“興”,是與寫景分不開的。古詩十九首中還有一類起興,它從敘事入筆,但敘事卻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目的是引起所詠之詞,《今日良宴會》先寫音樂會上的箏聲,由此聯想到生活中某些唱高調的人正是“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的鉆營分子,揭開了他們的內心世界。寫曲妙入神,引起著讀者的關注,暗藏用意,而把機關道破是由此生發,畫龍點睛,顯露主旨。
“興而比也”。不少興是含比的,它“取譬引類”,搏動著形象思維的彩翼。其直接源頭可以追溯到《周易》中的《卦爻辭》。如《大過》:“枯楊生梯,老夫得其女妻”。說一個老頭兒娶個小姐為妻,用枯樹生出嫩枝兒來起興,興中含比?!对娊洝分械摹断嗍蟆?、《夭桃》等,《楚辭》中的芳草美人,都是取其象形特征,興而兼比。所以唐代學者劉知幾說:“自古設比興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惡熏蕕、榮辱貞脆而已;……”
這是古詩十九首中的頗顯特色的佳作:
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兔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
千里遠結婚,悠悠隔山坡。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
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君亮執高節,賤妾亦何為?。
詩中用了兩套比喻,兩次起興,不僅構成詩中主人公如泣如訴、長思短嘆的出發點,而且象兩級階梯,步步深入地反映出詩中女主人公的思想活動。開頭的“冉冉孤生竹”,通過一桿柔弱而又結根于深山凹處的孤竹形象,含蓄地表現出一個人煢煢孑立、顧影自憐的孤苦境況,從結構上看,詩篇正是通過這種內在聯系,巧設比興,強調著所詠之詞。轉入寫思念之情時,又用兔絲附女蘿的比喻,從夫婦關系上,寫出分居異地的悲苦哀怨。在此基礎上,再用“傷彼蕙蘭花”的比興,表達了自況的沉痛悲哀。蕙蘭本是一種香草,屈原曾愿望:“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蕙蘭花的含苞怒放,正是青春煥發的盛顏之際,而時令一過,必隨秋草枯萎。傷芳草,正是自傷?!氨扰d互陳,反覆唱嘆,而中藏懽愉慘戚,隱躍欲傳,其言淺,其情深也?!边@首詩對后代以寄托為旨意的比體詩有著一定的影響。
劉勰稱古詩十九首為“五言之冠冕”。它是繼《詩經》、《楚辭》之后,在漢樂府民歌的滋潤下出現的一種形式短小、抒情性強的詩歌體裁,不僅開啟了建安文學“五言騰涌”的先河,而且遙遙孕育了五言律詩、絕句這一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基本樣式的誕生。當然,從思想內容上說,古詩十九首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它充滿了追求功名利祿無果傷懷的沒落思想、哀嘆人生無常消極頹廢的衰世之音,是那個時代的失意知識分子的牢騷和憂郁、曠達和感慨,沒有反映出廣大勞動人民流離涂炭的生活真實及其思想感情。因此,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古詩十九首不是昂揚奮發、催人出征的豪邁樂章,而是低沉舒曼、委曲凄惋的咽聲慢調;不是慷慨悲壯、金聲玉振的偉辭麗句,而是失魄惆悵、一波三折的長吁短嘆。它象山泉清真,象秋風蕭颯,象哀樂憂傷。今天我們閱讀它,自然不是想從中汲取什么樣的鼓舞力量,而是可以依稀聽出那個特定時代的沉重的雜沓足音,更加理解我們祖國的過去,體察前人的思想脈搏,理解他們的理想、追求、痛苦、哀愁以及他們的弱點。同時在寫作藝術上,只要我們能批判地吸取其中有營養的精華,對于今天的新文學創作無疑是有一定補益的。
這是報紙上的,希望對你有幫助